治疗方法:
辨证与中药:根据证候分两型:①肝郁痰凝型:乳房胀痛,触摸有块,形如枣核,大如鸡卵。月经不调,经前乳房隆胀不适,经后减轻。心烦易怒,情绪急燥。乳痛时轻时重,触痛,50%有结节,部分病人乳头溢液,色清。
舌苔薄白:脉弦滑。方剂组成:瓜萎、 青皮各30g,柴胡、当归、枳壳、川楝、元胡、 大贝各15g,香附、夏枯草、郁金、昆布、海藻、乳香各25g,牡蛎20g。乳香、牡蛎为粉,其他提取浓缩后制成冲剂。
②充任失调型:乳房肿快,呈不规则的团快,多见于中年妇女,伴腰酸乏力,神疲卷怠,月经先后无定期,量少色淡,或闭经。
舌淡苔白:脉沉细。方剂组成:熟地、山药、山萸肉、瓜蒌夏枯草各20g,当归、白芍、茯苓、柴胡、郁金各1 5 g。熟地、山萸肉为粉,其他提取浓缩后合成丹剂。
连服20天为1个疗程,如肿块没有完全消退则继续服用1个疗程。西药:每日早晚各服维生素E50 mg,疗程与中药同。
中医对乳腺增生根据不同症型及其临床表现是:①肝郁气滞性:月经先期或行经期乳房肿痛,随喜怒消失,一侧或双侧可扪及大小不等的串珠状结节,肿块多为绿豆大小结节,或成粗条索状。质韧不坚硬,按之可动,不与深部组织粘连,境界不清,月经周期不足,经量较多,胸闷嗳气,精神抑郁,心烦易怒。
②冲任不调型:乳房有肿块,经前或经期疼痛加重,经行后减轻或消失,经期多后延,经痛不剧,经量少,身倦无力,腰酸肢冷,少腹畏寒,日久失治者,少数可发生癌变。
对患者的随访观察中,一旦发现有短期内迅速生长或质地变硬的肿块,应高度怀疑其癌变可能,必要时行活检或患乳单侧切除,术中冰冻切片查到癌细胞者,应按乳癌处理。
此外,尚有激素疗法,有人采用雄激素治疗本病,藉以抑制雌激素效应,软化结节,减轻症状;但这种治疗有可能加剧人体激素间失衡,不宜常规应用。仅在症状严重,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,才考虑采用。
若2个月无效甚至肿快增大者建议手术治疗。本病是否为癌前病变目前尚无定论,但多数学者认为可能发展成恶性肿瘤,约为2%~3%。
目前还未发现恶变者,其原因可能是病程较短。此外,有15%的患者有乳头溢液,少数为血性,应注意与癌同存,要引起足够重视。有条件者要做激素、热图象、乳腺钼靶检查,必要时行组织细胞学活检以排除乳癌。